




作品概念:
呼應 Salt & Stone 所代表的「自然純粹」與「穩定永恆」,本案透過粗獷材質與柔光綠意的平衡,展現一種不造作的優雅。空間捨去繁複裝飾,讓石材的紋理與木質呼吸成為主角,傳遞「輕而不虛;簡而沈穩」的返璞美學。
作品簡介:
Salt & Stone 南港店,以《鹽野浮光》為題,回應品牌中「鹽」的純粹與「石」的穩定,在空間中轉化為一種輕盈但不失本質的感知設計。整體以自然紋理、粗礪質地與柔和光影交織而成,拓印加州的低彩色溫於台北的高頻節奏。
空間規劃上,設計師善用基地擁有雙入口的條件,形構出兩種對比而互補的入口體驗:主入口結合落地窗與明亮開放的麵包吧檯,瞬間釋出加州陽光般的輕快能量。側入口則以內凹式植栽與清水牆搭配光影招牌,營造出靜謐沉穩的迎賓氣息;平面佈局中,根據動線安排多樣化座席形式,讓獨自用餐或多人聚會皆能自在發生。
視覺主場域呼應加州 Palm Springs 的地景氣韻,延續其明確的幾何節奏與俐落線條,搭配自然材質與抽象圖紋,在光影與結構之間流露出自在的秩序感。
空間氛圍兼具度假與社交的雙重屬性,讓牆面成為凝視的畫面,也成為打卡、交流的背景;而中央柱體則分別以異形白石造型和馬賽克磚取代鏡面設計,成為視覺焦點,為空間增添沉靜質地與細節層次,也無形降低鏡面清潔的負擔。
本案對應的三項設計目標:
高辨識視覺語言:以幾何光影、粗材細工構築視覺焦點;
場域動線差異化:透過雙動線與空間節奏配置,創造獨特場景韻律;
產品體驗共鳴感:以設計語彙演繹品牌精神,深化空間與產品的連結。
串連使用者四段旅程:從遠處即被吸引的光牆開始,進入後節奏放慢,感受材質間隱隱釋出低調溫度,最後在光影灑落的座席間,悄然展開一場味蕾與空間的對話。

作品概念:
呼應 Salt & Stone 所代表的「自然純粹」與「穩定永恆」,本案透過粗獷材質與柔光綠意的平衡,展現一種不造作的優雅。空間捨去繁複裝飾,讓石材的紋理與木質呼吸成為主角,傳遞「輕而不虛;簡而沈穩」的返璞美學。
作品簡介:
Salt & Stone 南港店,以《鹽野浮光》為題,回應品牌中「鹽」的純粹與「石」的穩定,在空間中轉化為一種輕盈但不失本質的感知設計。整體以自然紋理、粗礪質地與柔和光影交織而成,拓印加州的低彩色溫於台北的高頻節奏。
空間規劃上,設計師善用基地擁有雙入口的條件,形構出兩種對比而互補的入口體驗:主入口結合落地窗與明亮開放的麵包吧檯,瞬間釋出加州陽光般的輕快能量。側入口則以內凹式植栽與清水牆搭配光影招牌,營造出靜謐沉穩的迎賓氣息;平面佈局中,根據動線安排多樣化座席形式,讓獨自用餐或多人聚會皆能自在發生。
視覺主場域呼應加州 Palm Springs 的地景氣韻,延續其明確的幾何節奏與俐落線條,搭配自然材質與抽象圖紋,在光影與結構之間流露出自在的秩序感。
空間氛圍兼具度假與社交的雙重屬性,讓牆面成為凝視的畫面,也成為打卡、交流的背景;而中央柱體則分別以異形白石造型和馬賽克磚取代鏡面設計,成為視覺焦點,為空間增添沉靜質地與細節層次,也無形降低鏡面清潔的負擔。
本案對應的三項設計目標:
高辨識視覺語言:以幾何光影、粗材細工構築視覺焦點;
場域動線差異化:透過雙動線與空間節奏配置,創造獨特場景韻律;
產品體驗共鳴感:以設計語彙演繹品牌精神,深化空間與產品的連結。
串連使用者四段旅程:從遠處即被吸引的光牆開始,進入後節奏放慢,感受材質間隱隱釋出低調溫度,最後在光影灑落的座席間,悄然展開一場味蕾與空間的對話。
鹽野浮光
輕盈中見本質
Year
2025
Square M.
163
Type
商空
Location
南港 Lala Port

Copyright @ 2020 Achievable
+8862 2726 9099
臺北
Site Map
上海
+8621 64718099/8178
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
510號8樓 110
11077
上海市徐匯區肇加浜路688弄
1號702室
200010













